
一个展会,见证一座城市的繁华与荣光。1993年8月,首届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如约而至。25年来,它持续牵动着昆明人的神经,吸引着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目光。
一个展会,汇集各界精英的智慧与担当。2013年6月,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与第21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昆明合并举办,从此,“亲诚惠容、合作共赢”成为与会各方人士共识。

以梦为马,可以不负韶华;以展会为支点,可以撬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予以重点培育的大型展会,南博会已成为中国全面深化与南亚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多边外交、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多领域、多层次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多边外交:高朋满座叙情谊
2017年12月12日,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第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5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第5届南博会暨第25届昆交会)推介会如期举行。除商务部、外交部及云南省政府有关领导外,出席此次推介会的还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罗马尼亚等2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驻华外交官。
“长期以来,南博会都是重要的交流平台,在推动双边、多边贸易及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卡鲁纳塞纳·科迪图瓦库表示,斯里兰卡非常重视这一平台,自首届南博会举办以来,每次都会派出高级别代表团来访,并希望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推介会上的高朋满座不过是南博会多边外交平台的一个缩影。以2016年第4届南博会暨第24届昆交会为例,共吸引了五大洲89个国家和地区的37位部级官员和23位地方省级官员、9位驻华大使、12位总领事及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出席大会。
“借助南博会,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命运共同体正在云南落地生根。”在省社科院副院长陈利君看来,南博会自2013年举办以来,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透过南博会了解云南、了解昆明,昆明的国际知名度和城市品牌影响力也在逐年提升。
经贸合作:芝麻开花节节高
为了让南博会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主办方一直致力于加强展会的专业性。2016年第4届南博会暨第24届昆交会,南亚馆从1个增至2个,东盟馆继续保持2个;新设国际产能合作馆、信息化及信息产业馆;新设旅游产业馆、制造业馆和高原特色农业馆等。按照计划,今年第5届南博会暨第25届昆交会将设置2个南亚馆、2个东南亚馆、2个境外馆,共计19个展馆,展会层次进一步提升,规模进一步扩大,内容进一步丰富。
“如果将‘国际味儿的周末集市+赚吆喝’的阶段视作1.0时代,那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举办的第4届南博会暨第24届昆交会显然已经进入‘区域性专业展会+赚客源’的2.0时代。”一位长期关注南博会的资深媒体人这样说。
展会规模逐年扩大的背后,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贸易额的持续提升。统计显示,2017年前10月,中国与南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028.3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南亚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之一,截至2017年10月,累计签署合作金额1926.1亿美元,营业额1319.7亿美元。

来自昆明海关的统计也显示,今年前两月,云南省一般贸易进出口183.1亿元,占同期全省外贸额比重的66.9%。云南与东盟实现贸易额140.8亿元,增长19.6%,其中对缅甸、越南、老挝进出口分别为78.1亿元、37.1亿元和8.5亿元,是全省对东盟前三大贸易国。
“南博会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借助南博会,云南和周边国家达成了很多行业协议和合作共识,双边经贸往来日益频繁。”陈利君说,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逐年在递增,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保山市腾冲-曼德勒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等已成为跨区域经贸合作的代表性项目。
人文交流:民心相通促合作
相对于多边外交、经贸合作而言,南博会在促进人文交流方面发挥着更为显而易见的作用。

同样以第4届南博会暨第24届昆交会为例,展会期间,同期举办了2016年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包括中国·南亚东南亚作家昆明论坛、第七届湄公河文学奖颁奖典礼等7项人文交流活动,涉及文学、表演、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该活动已成为区域性、国际性的人文艺术交流合作平台,也显示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正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更多的
国际组织和企业将洞察南博会和云南蕴藏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不断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前进。
“一个城市要发展就必须汇集人流、汇集信息、汇集资金、汇集商品,通过大型展会可以聚集这些要素,南博会对于昆明这座城市而言至关重要。”市社科院研究员尹峻表示,昆明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可以借助南博会走向世界,从而让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尹峻还建议,在南博会举办期间应该精准地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抓住国内外客商的诉求,因需施策找到传播昆明城市形象、提升昆明活力的载体,有效提升昆明的美誉度,让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转载来源:昆明日报 中国会展